邓州市桑庄镇:高效能治理托起“夕阳红”
“怀党恩践行敬老责,用真心呵护晚年乐”——走进邓州市桑庄镇敬老院,门楼上的红色标语格外醒目。85岁的鲁秀兰老人坐在洒满阳光的庭院里,在护工搀扶下缓缓起身:“三年前我走不动路,现在能自己吃饭、穿衣,护工比亲闺女还贴心!”这位曾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如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养老服务的蝶变,正是该镇以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生动实践。
破解养老难题的“金钥匙”
面对农村养老服务质量不高、资源分散的困境,桑庄镇创新成立养老服务联合支部委员会,将民政、卫健、消防等11个部门的15名党员拧成一股绳,构建起“党建引领+跨部门协同”的养老服务新格局。
“以前各部门各管一摊,养老院线路老化找电力,食品安全找市监,协调起来耗时长。”桑庄镇民政口线负责人熊占房回忆,联合支部成立前,敬老院虽年年维修,却始终摆脱不了“墙皮掉、线路老、冬天冷、夏天热”的困境。6月27日,桑庄镇养老服务联合支部正式成立,建立“每月一碰头、事事有回音”的议事机制,将部门壁垒彻底打通。
该党支部书记高书举介绍说,我们创新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将全镇3家养老机构划分为3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消防、医疗、民政等党员专员,实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消防队每月开展安全检查,电力部门主动排查线路隐患,卫生院包联医生每月体检,市场监管所严格把控食材安全,形成了“支部一声令下,部门协同响应”的高效治理格局。
构建养老服务强基工程
除此之外,桑庄镇严格落实省委“五基四化”建设要求,在组织建设上,联合支部聚焦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制度,每季度开展养老服务业务培训,打造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党员先锋队。
硬件设施改造是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基础。联合支部成立后,迅速启动敬老院升级改造工程,墙面重新粉刷,门窗全部更换,地面铺设防滑砖,新增无障碍通道、一键呼叫器和消防设施。
“现在房间亮堂了,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洗澡也方便!”78岁的赵书华指着新装的淋浴间说。
截至2025年8月,敬老院已建成文娱室、公共淋浴间和联合党支部活动室,彻底改变了“老、旧、破”的旧貌。
在队伍建设方面,联合支部坚持“全过程管理、全链条发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专业护工,组织消防、医疗等部门开展技能培训12场次,培训护工60余人次,并将服务质量与薪酬挂钩,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激活乡村养老内生动力
桑庄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自治方面,成立由老人代表、党员、护工组成的院务管理委员会,每月召开座谈会收集意见;法治方面,联合司法所开展“法律进养老院”活动,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德治方面,开展“孝亲敬老”评选、邀请爱心企业捐赠物资、康复志愿者定期上门献爱心等等,营造崇德向善的氛围。
“政府搭台、社会唱戏”的模式让养老服务更有温度。开展的“七一”慰问演出中,戏曲《走亲家》、小品《咱爸妈》等节目让老人们笑声不断,极大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82岁的李德军说:“以前在院里只能坐着晒太阳,现在能看戏、看电影,还有人给做康复,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医养结合是破解农村养老难题的关键。桑庄镇卫生院与敬老院建立绿色通道,包联医生每月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进行规范管理。“以前看病要走几里路,现在医生上门来,拿药也方便!”孙凤阁老人指着床头的常用药说。联合支部还探索“党建+智慧养老”模式,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配备智能手环,实时监测心率、定位,让照护更精准。
该镇党委书记崔钟菊表示:“下一步,桑庄镇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携手共建’模式,计划扩建敬老院床位50张,增设康复理疗室,培育‘银龄互助’志愿者队伍,让更多农村老人享受优质养老服务,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安享幸福晚年。”
本文转载自:邓州头条,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