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市“锣眷戏”(罗卷戏)概况-桑庄镇便民平台

桑庄镇便民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家乡动态 > 人文历史

人文历史

邓州市“锣眷戏”(罗卷戏)概况

百度文库 2023-05-12 人文历史 894
邓州市“锣眷戏”概况一、锣眷戏剧概况锣眷戏俗称罗卷戏,根据历史考证和该戏剧先师们的言传,该剧种始创于大唐贞观年间,该戏古朴典雅,唱腔独特,演唱风格多为假嗓,间或也有花腔,唱腔多是宫调式,间或也有徵调式,音域在中...

邓州市“锣眷戏”概况

一、锣眷戏剧概况

        锣眷戏俗称罗卷戏,根据历史考证和该戏剧先师们的言传,该剧种始创于大唐贞观年间,该戏古朴典雅,唱腔独特,演唱风格多为假嗓,间或也有花腔,唱腔多是宫调式,间或也有徵调式,音域在中音3到高音1之间,共有各类调门 30余个,唱词大都比较文雅,是由词演变而成的曲,他不仅按曲牌来决定每句的字数,而且是曲牌连缀,很像套曲,有专家认为它的雏形还可以追溯到“诸宫调”,甚至是中唐的变文。锣眷戏原本是宫廷戏(又说是清戏),在封建社会里,仅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官宦贵族及富豪人家观赏享受,后流传于民间,并逐步扩展壮大。此戏在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省市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此戏以婉转悠扬动听的钢笛为主音乐器,又是开锣出戏,始兴活动场所在宫廷内部,观赏享受者又是眷属, 故此形成锣眷戏这特有剧种。据 1983年中央戏剧研究院黄维若先生来邓州锣眷戏剧团同演员们探讨戏剧根源时说,在陕西出土的唐代一古墓中发现的钢笛六寸长(曰:咫叭)与现在锣眷戏所用的笛一样,这足以证明此戏是历史悠久的戏曲之一。(正与流传的一清、二簧、三越调之说相照应)。


二、邓州锣眷戏的发展过程

        邓州锣眷戏主要在桑庄镇孔庄村一带发展。该戏剧自唐代创始致发展、壮大、红火、兴盛一段时间后,但由于封建社会的诸候相争称雄,加之历代战乱纷起,导致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其中的锣眷戏剧也不例外,尤其是到了清末,该剧种已濒临绝境。中华民国元年前后,锣眷戏剧传入邓州。据说,当时穰东镇赵河店一富户人家请来了一位云游戏师(姓名、住址不详)办班教戏,这位戏师所教的就是锣脊戏剧。现今邓州市桑庄镇孔庄村锣脊戏的师祖刘长江就是当时这位云游戏师的名徒。自此,锣眷戏又兴盛了一段时间,可好景不长,正当该剧种发展壮大之机,紧接着军阀混战,继而抗日战争爆发以及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这种种原因又使锣眷戏剧消声匿迹。


        新中国成立后,锣眷戏剧又有了新的生机,此时的邓州市桑庄镇孔庄村的刘长江同志看到了希望,随与本村同他童年一起学戏的王怀合戏友商量办班教戏事情。刘长江同志和戏友王怀合商定之后,立即召集了当时同班学戏的师兄弟在桑庄镇孔庄村的小王营组办起了锣眷戏班,在他的精心组织领导和师兄弟们的积极配合下,加上学员们的努力学习不到一年时间,锣眷戏剧又迅速地成长壮大起来,锣眷戏剧在周边的县市、区、镇、村的舞台上又和人民群众见面了,且使人们喜闻乐见,深受欢迎。在很短的时间内,便组成了人数之多,人才之广,素质较高的锣眷戏班。戏班师生在教学、唱、练、演上刻苦努力。他们教与辅相结合,学与唱相结合,练与演相结合,一时间锣眷戏响彻四面八方,所演所唱剧目无不是人们喜闻乐见。戏班一红火,刘长江老师的师兄弟们,凡是当时健在的风闻戏讯这一喜讯都带着自己的戏友纷至沓来。这些宗师们的会集,使戏班的力量更加强大,师资更加雄厚。这无疑不是一件好事,但都也给戏班带来了重重困难。例如:老师们的吃饭、生活用品、待遇,剧团的日常费用、乐器、服饰的添置配备等等的费用从何而来呢?怎么办呢? 人们常说:“只知芒果甜,怎知栽树难”。面对困难和压力,刘老师没有弯腰,而是挺直了腰干,走亲串友,千方百计的进行筹借。但由于当时正值解放初期,当时人们的经济、生活等方面都还处于低水平。刘老师虽日夜奔波操劳,但事情的结果并未如愿。眼看着刘老师一天天的消瘦,人们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这关键时刻,本村群众为了使剧团能继续生存下去,就自发主动地给剧团凑粮、凑钱、凑物,以解燃眉之难。在本村群众的积极带动下,邻村和周边村庄的有识之士和文艺爱好者也都慷慨解囊相助,加上当时小乡领导(窦朝珠、姜子强等)以及上级领导看到剧团所面临的困境,也都从方方面面给剧团予以关心扶持,经过广大干群的多方努力,锣眷戏剧团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剧团的自身建设也日益更新壮大。


1、拥有了雄厚的师资力量

刘长江:邓州市桑庄镇孔庄村锣眷戏剧创始人,名师兼团长。(桑庄镇孔庄人)

王怀合:剧团名师兼副团长。(桑庄镇孔庄村人)

李荣太:名师,是康怀春、魏松、余德合三人的老师,汝南县人。

康怀春:名师,叶县人。

魏松:名师,舞阳县人。

余德合:名师,汝南县人。

魏进才:名师,遂平县人。

郑发亮:名师,临颖县人。

司金帮:名师,南阳县人。

邵才娃:名师,唐河县人。

胡大申:名师,镇平县人。

门中亭:名师,汝南县人。

常得振:名师,汝南县人。

赵老六:名师(司鼓手),邓州市人。

王芙荣:名师(吹笛手),邓州市人。

杨群:名师(吹笛手),临颖县人。

戴青龙:名师,汝南县人。

陈定必、陈志连(女)兄妹俩,汝南县人。

张吉、张苗(女)兄妹俩,汝南县人。

2、发展了一批优秀的骨干演员(锣眷戏第一代传人)

王朝迎    孙长山    刘文献    孙大然    姜振龙

王盛友    赵秀胜    王学彦    赵黑旦    王太滚

王云亭    王德山    鲁荣敏    窦朝金    王子俊

3、购置了一套完美齐备的乐器。

打击乐器:大鼓、锣、棒鼓、小锣、镲、梆、碰铃等。

管弦乐器:六寸小钢笛(咫叭)、大笛、小笛、笙、竹笛、曲弦、二胡、板胡等。

这些乐器配合在一起,以棒鼓领奏,以六寸小钢笛为主奏,其他乐器为配乐,

可真是幽雅婉转,悠扬动听,能使人如痴、如醉、如梦。

4、演出行头包括头饰、服饰、脚饰等各种导具一应俱全。


三、锣眷戏锣鼓曲调唱腔集

        (1)锣戏曲调锣鼓经。锣戏唱词七个字,十个字很少,八句为一个耍合(就像其他戏的一板)简要、不重三叠四。

        如:昔日里孝孟经,有王祥卧寒冰,西朗开墓行孝重,安安七岁送珠米,郭

        举埋儿为家贫,胥子投江尊母命,钱玉莲抱死投江,孟姜女器倒长城。这些简要明了的几句戏词,要是其他兄弟剧种能唱很多戏词。可这简要的几句戏,在笛笙的伴奏下,加上其它配乐辅,就能把剧情表露尽至。

        (2)眷戏曲词锣鼓经。眷戏大都是十个字的唱词,也有七个字,五个字的,但特点柒对很多,伴奏以六寸小钢笛(咫叭)为主,笙和其它乐器作配乐,打击乐和其他兄弟剧种有所不同,曲板、曲牌、调门有些相似,其余曲不同。


四、锣眷戏仅存剧目录

        英雄台 分水岭 泗水河 蒋王斗 火龙车 火龙阵 黑市关 吴信盗马 黑桃园 龚花豹 阴阳斗 反北京 搬鞑兵 青牛混宫 谷城会 三上马 战元洲 海瑞收宫 海瑞罢官王彦章摄篙 刘亭征东(三部) 辕门斩子 送金娘 柴郡主叫门 坐闸床 赶脚驴 七仙送子 剜蔓菁 打焦豹 扒墓 金精戏窦仪 滨州 元州 小挂印 秦琼搬家 杀闺女 三升堂 三开膛 桃花庵 七品芝麻官 火炎驹 南阳关 下南塘 扒窗戶 打蛤蟆 对金刀 七星庙 荔枝下几 吴汉杀妻 白孝裙(二本) 换太子(三本) 全中孝(三本) 铡李彦芳 大树坡 取头 西厢记 花打朝 打灯花 三战吕布 长板坡 送徐庶 水浒传 封神榜 杨素珍(二本) 玄武门 庞振坤 母老虎 血染洞房 团圆之后 食母记 三杯酒 朱官解粮 火烧庆功楼 千里走单骑 开铁弓 朱麦臣休妻 六国封相 六出祁山 疯僧扫秦 朱仙镇 卧薪尝胆 风仪亭 刘备招亲 杨篡位 大闹相国寺。


五、成绩与挫折

        在锣眷戏剧团日益壮大更新的基础上,经过剧团领导、老师和演员们的共同努力,戏从家乡及周边县区、镇、村一直唱到了南阳与湖北的沿边地区。于一九五八年秋,剧团常驻公社巡回演出,成了人们喜闻乐见的好戏。为此,被上级批为半职业性剧团。

        当时的锣眷戏剧可真是红火了一段时间,但好景不长,兴盛一时的锣眷戏剧在三年自然灾害的大浪冲击中,剧团逐级下放,从公社到管理区,从管理区到村,最终于一九六零年无奈解散,一晃又近二十年。

        一九七八年,桑庄镇孔庄村的锣眷戏剧第一代宗师虽然去世,可他们的一代传人继承了他们的事业,发扬了他们的精神,下决心要把他们遗留下来的剧坛奇葩精心浇灌,使其更加鲜艳。为了使锣眷戏能继续发扬光大,在桑庄镇孔庄村支部、村委的支持、组织领导下,以刘文献老师为主的王学彦、王朝迎、五盛友、王云亭、姜振龙、王德山、鲁荣敏、孙长山、孙大然、窦朝金等老师又重新办班教戏,成了桑庄镇孔庄村锣眷戏剧第二代传人的宗师。剧团在王盛友、王朝迎、王云亭三位老师的主抓主管下,招收了新生学员(第二代传人骨干学员);王荣焕、刘冬兰、姜光、王荣花、周花枝、宋小荣、王香玲、王云丽、王立菊、张春枝、孙丰华、刘银各、刘宝玉、王子秀、刘志强、窦天雷、赵清雪、刘广才、刘勇强、鲁其国。

        这批骨干学员在老师们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刻苦练功学习,取长补短,团结并进,不到三个月就能配合老师登台演出。在教、学、演、唱中,老师们对二代演员的配角进行改革,如原来的男旦角改换成女坤角(旦角),生角也由女生承担,这样戏剧情节和动作的协调格外精彩。在场面武打动作上有舞蹈师作具体指导,另外对原来的唱腔加以修改。经过修改更新,舞台上的敏捷动作与武打场面雄伟,声势浩大,唱腔更是新颖婉转,乐曲悠雅动听,耐人寻味,使人陶醉。

        改革后茁壮成长起来的锣眷戏剧团,开赴宛襄两地县、区、镇、村巡回演出,均收到良好的社会评价,深受群众所喜爱。同时也受到上级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如曾获得省文化厅鼓励奖 5000 元,受到南阳市文化局王山、高连钦等领导的赞赏。邓州市文化馆、文化局更是把锣眷戏剧列上了议事日程表。文化馆、文化局亲派田美荣来剧团为导演,又派郭力、吉振东对戏词作修改,并从内乡县请来了音乐设计师程建坤先生来剧团对唱腔、动作表演进行配乐设置。经过再次的戏词、唱腔、武打动作、表演配乐的改革调整,剧团的演出剧目场场精彩,吸引人心,使人闻观后留恋往返,交口称赞。当地群众有歌谓之曰:

        “锣眷戏进庄,男者不下地,女者不烧汤。”

        “舍了爹,舍了娘,舍不了眷戏三开膛。”

        “舍了爹,舍了妈,舍不了眷戏打灯花。”

        “钢笛一响,飞奔入场,咫叭停了音,大睁两眼去外村。”

        “只要看眷戏,保你准湿裤,若是不相信,快去瞅一瞅。”

        这些虽是顺口之言, 但也足以表明锣眷戏所取得的演出成就和在社会上对人们的影响。正是有了这些成就和影响,于 1997年参加过南阳市戏曲会演,在会演中,演员宋小荣、姜光、刘冬兰三人曾获南阳市文化局特等奖。1998 年,中央电视台来锣眷戏剧团录制眷戏《对金刀》,并在中央电视台第四套播出。1999年,河南省中原风情温画来锣眷戏剧团录眷戏《对金刀》录后在河南卫视播放。2000 年, 河南电视台梨园春剧组邀锣眷戏剧团赴郑州参加梨园春演出。1998 年邓州市文联主席周学忠扶持锣眷戏剧团重新加强装备,使剧团的一切设置配备焕然一新。正是由于邓州市文联的支持,锣眷戏剧又一次的起死回生。锣眷戏剧如愿了河南省“中原风情”栏目“文化长廊”的录制,播放和有条件赴郑参加梨园演出。

        如今,锣眷戏剧的第一代传人至今幸存健在者都已七旬左右,且剩无几人,而第二代传人也都在四十上下。同时,近年来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娱乐手段、娱乐内容也日趋多元化,市场经济冲击社会的各个角落,戏曲发展受到严峻的挑战,锣眷戏也不例外,其生存发展形势已十分严峻。2006 年, 河南省已将此剧种列入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7 年南阳市也把锣眷戏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邓州市近年来不断加大对锣眷戏的保护力度,使这一剧种没有失传。

本文转载自:百度文库,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评论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